本報訊 (記者 肖榕) 21日,由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主辦的2016中國體育用品業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辦。本次論壇聚焦于行業未來發展大趨勢,國內外的行業大咖紛紛受邀登場,共同探索中國體育產業大發展下的未來方向。
今年體博會的健身展館和場館營造展區雙雙擴容,論壇也開設了中國健身產業論壇、中國體育場館發展論壇。
值得一提的是,當天還發布了《2016中國體育用品產業發展白皮書》,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數據測算:2006年-2015年,我國體育用品行業(運動服、運動鞋、運動器材及相關體育產品的制造和銷售)增加值逐年增加,2015年增至2800億元。同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截至2015年底,中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10.47%,比2006年上升2.57個百分點。這表明,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,而這批老年人更具有消費能力,適合老年消費者的體育用品將成為將來體育用品行業的市場熱點。
4月18日,2016年內蒙古體育彩票“動起來,更健康”公益活動捐贈儀式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滿族小學操場舉行。活動現場,內蒙古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向該小學贈送了價值近2萬元的足球、球拍等體育用品。
據了解,由內蒙古體育彩票管理中心組織籌辦的“動起來,更健康”快樂體育主題活動于2012年在我區正式啟動,截至目前已面向全區4所小學、6所幼兒園進行了捐贈。2016年,內蒙古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將這項關注祖國未來、關愛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公益活動繼續延展,向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滿族小學捐贈體育用品,為學生們送去快樂。
這次捐助,是2016年內蒙古體育彩票“動起來,更健康”公益活動的第一站,也是體育彩票社會公益特性的具體彰顯。內蒙古體彩中心主任助理程乾向記者表示:“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、民族的希望,能夠讓同學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和愉快、豐富的成長經歷,既關系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,也是我們舉辦此項活動的主旨。”
中國證券網訊 4月15日從國家體育總局獲悉,4月14日上午,國家體育總局在京組織召開體育產業調研座談會。在拓展大眾體育服務領域上,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受到了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與討論。
“PPP項目主要是體育場館和體育綜合類硬件建設項目,這些大的項目是二次創業創新非常重要的平臺,由此衍生的內容開發創作、技術方案研發、體育培訓、用品銷售、賽事活動運營、體育經紀等項目,也需要鼓勵社會力量的參與。我們建議從政策上引導PPP項目配套孵化機制,共享優惠政策,放大項目收益。”賽富投資基金合伙人王求樂說道。
北京體育之窗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傅強表示,中國人均體育用地不足,但城市大型體育場館設施存在重復建設、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。PPP模式使得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建設、運營全過程,有利于解決城市大型體育場館重復建設和建設質量問題;社會使用者則會得到高效率的服務。社會資本如何順利進入到場館和場地設施的建設、運營中,以及如何保障社會資本的收益,需要政府與企業共同合理規劃、論證實施、規范監督、科學運作。
中體競賽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瑞東認為,PPP模式的關鍵是滿足社會資本對于投資回報的訴求。從當前市場判斷,僅依靠體育設施本身的運營,難以實現企業正常的投資回報。因此想吸引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參與體育設施建設和運營,必須豐富體育設施建設和運營的盈利渠道和模式。
阿里體育副總裁韓立峰也有同樣的認識,他認為,體育場館的PPP模式應延伸至打造城市體育娛樂綜合體,通過財政多種支持形式,推動社會資本參與體育文化、休閑、旅游、商業的綜合開發與運營。
虎撲(上海)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姍姍表示,體育PPP項目的建設是綜合性、系統性的建設,建議除給予直接參與體育PPP項目的社會力量政策鼓勵之外,還應面向圍繞和服務于體育PPP項目建設的社會力量設立相應的獎勵措施,以期激發市場熱情,最大程度地保障體育PPP項目順利、全面實施。
北京國家體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武曉楠認為,PPP模式是實現市場化、企業化運作的有效手段,難點在于分清公私界限。大型場館建設,折舊和大修的成本過高,賽后運營中企業難以承擔。建議由政府承擔這類大型體育場館的折舊和大修費用,其他方面由社會資本負責市場化運營。
體育產業在政策等因素助力下近年來快速發展,體育賽事IP成為眾多公司爭相布局的熱點。業內人士表示,國內運營成功的體育賽事IP中,國際賽事IP占比較大。上市公司在加速布局國際體育賽事IP的同時,也應著力打造國產精品體育賽事IP。
上市公司加快布局
從國內體育產業結構看,目前體育用品占比占79%,體育服務業僅占18%。而美國體育服務業占整個體育產業的57%。分析人士表示,2025年中國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中占比將達到50%。按照體育產業總規模5萬億元計算,體育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2.5萬億元。
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李挺表示,體育產業的核心在于賽事本身。事實上,上市公司對于體育賽事IP的布局摩肩接踵,亞泰集團、華錄百納、貴人鳥、萊茵體育、體育之窗等公司都在發力。
4月13日,萊茵體育宣布擬與CCT China GmbH Switzerland達成戰略合作,并共同出資設立“冰雪運動公司”,共同打造及運營亞洲地區冰雪運動賽事。今年第四季度,CCT將在上海舉辦2016世界女子冰壺冠軍巡回賽(上海大師賽),雙方將以此為契機對該項賽事的商業開發展開深度合作。
華錄百納此前公告,子公司華錄體育擬3405.7萬元認購歐冠籃75%股權,后者主營體育競賽項目等。公司表示,本次投資是獲取國際頂級體育產業IP的初步行動。年報顯示,公司擁有歐洲籃球冠軍聯賽未來15年在中國地區的全面商業權益。
亞泰集團擬出資1500萬元參與發起設立吉林亞泰體育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,公司持有30%股權,為第二大股東。亞泰體育主營體育資源開發、體育組織市場推廣、賽事策劃和運營、校園足球等。
業內人士表示,體育賽事IP已成為體育行業的全新“金礦”。去年底,體育之窗宣布以13.8億元戰略投資在線棋牌運營平臺聯眾國際。2015年,聯眾國際實現營收收入7.7億元,同比增長61.8%;實現凈利潤1.6億元,同比增長10.7%。業績增長主要受益于付費用戶增長以及體育賽事IP帶來的經濟效應等。
此外,中體產業表示,公司目前管理運營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、北京馬拉松賽、美巡賽中國系列賽、中國高爾夫俱樂部聯賽等多項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賽事,賽事IP價值顯著。
進入“爆買”模式
業內人士表示,2015年是中國體育產業資本元年。以萬達、樂視、阿里等為代表的各大企業集團紛紛加速布局體育產業,購買體育賽事IP相關權益。
從2015年開始,萬達集團展開了密集的體育產業收購之旅,4500萬歐元收購西甲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20%股份;與三家機構及盈方管理層共同并購瑞士盈方體育傳媒集團100%股權,其中萬達集團控股68.2%;領投樂視體育A輪融資;35.8億元投資同程旅游;收購全球最大的鐵人三項運營商World Triathlon Corp(WTC),WTC在全球長距離三項運動的市場份額達到90%。同時成立子公司萬達體育,業務包括觀賞性體育、參與性體育和體育服務。目前萬達體育運營冰雪、足球、鐵人三項等二十多項體育運動。
阿里也在加快推進體育產業布局。樂視體育的A+輪融資由馬云投資的云峰基金領投。今年1月,阿里體育獲得了NFL(國家橄欖球聯盟)中國地區的轉播權;3月,阿里入股亞博科技,涉足體育彩票;并與歐迅、盛開、wige展開合作。歐迅、盛開是兩大票務代理商,票務資源涵蓋國內足球俱樂部、馬拉松、國際知名足球、網球、賽車、橄欖球等賽事,wige則擁有DTM德國房車大師賽的運營權。
樂視成立了樂視體育,由單一的視頻媒體網站業務形態,發展為基于“賽事運營+內容平臺+智能化+增值服務”的全產業鏈體育生態型公司。公司展開了密集的融資和投資,獲得眾多賽事轉播權和運營權。
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樂視體育相關人士處了解到,目前其擁有近300多項賽事版權,其中不乏重量級體育賽事IP,包括MLB(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),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、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、德國足球甲級聯賽、法國足球甲級聯賽、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錦標賽大中華區賽事運營權等。
業內人士介紹,北美四大職業體育聯賽(國家橄欖球聯盟、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、美國籃球職業聯賽、國家冰球聯盟))都已與中國的電視、互聯網、視頻、電商等平臺進行各種合作。
賽事IP運營提升空間大
國內體育賽事運營還有很大提升空間。具體看,目前體育賽事運營收入主要來源于門票收入、轉播授權收入、廣告收入及衍生品收入。
數據顯示,2015年國內賽事門票收入僅為3億美元,而美國達到100億美元,差距較大;與電影票房收入相比,美國的賽事門票收入與電影票房收入相當。2015年,中國市場電影票房收入達70億美元,遠超過賽事門票收入。
根據券商研報,在足球領域,中國賽事運營IP包括CSL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(中超)、女足超級聯賽、國際冠軍杯;國際賽事運營IP包括2016亞洲杯、世界杯預選賽、奧迪頂級足球峰會等。籃球方面,中國賽事運營IP包括CBA、WCBA;國際賽事運營IP包括歐洲杯亞洲巡回賽、NBA中國賽、FIBA三對三冠軍杯等。
不過,分析人士表示,國內運營成功的體育賽事IP中,國際賽事IP占比較大。中國人口眾多,打造一批國際知名賽事、在各個體育活動中培育大批參與者,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關鍵。
騰訊公司副總裁陳菊紅表示,在體育賽事IP化的過程中,包含可傳承的價值體系,蘊含著可持續放大的商業價值。